导读 学校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这是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尴尬处境。职业教育如何承担起培养“匠人”的重担?10月13日,第四届海峡两岸应用技术类大学校长论坛进入分论坛研讨阶段。在“应用技术类大学师资队伍发展”主题论坛上,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江吉彬对当前的职业教育提出了具体建议,他认为,职业教育迫切需要“双师型”人才,要让一线“匠人”走进课堂。 职业教育困境:专业脱离产业需求 江吉彬认为,传统的职业教育按照培养精英模式在做,按照学科体系构建课程体系。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念。教学中,理论多于实践,这样就出现了职业教育的短板。 这个短板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很多专业脱离产业需求,教育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现在高职院校专业不少,但专业的内涵不够,教给学生的还是相对落后的专业知识。而且,学校实践教学注重科研,这样造成教学内容跟产业需求是脱离的。 另一方面是教学脱离生产实际,学生技术技能水平较低。职业院校实际上讲的多的还是理论知识,缺乏生产实际经验。这样学校培养的学生跟需求是有差异的。 职业教育迫切需要“师傅+老师”型人才 “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表面上看是产教融合不深入,但我个人认为深层的原因还是师资出了问题。如果老师走得出去,我们就很容易把产业最新的技术带到课堂。”江吉彬认为,职业教育迫切需要“师傅+老师”型人才。这就意味着,职业教育的老师既是懂技术的老师,同时是懂教学的工程师,也就是我们说的“双师型”人才。 但在目前,整个“双师型”建设存在困境,这里面有教师编制控制、资质要求、教师人数少、职称导向等多方面的原因。 建议允许学校聘请一线“匠人”进课堂 江吉彬建议,要允许学校通过政府购买等方式,聘请部分企业的一线技术和管理岗位的人员为专职或兼职教师,让一线“匠人”走进课堂,为学生传授最新的生产经验。 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机构,江吉彬认为,要建立这样的行业协会,以协会为纽带,联合高水平学校、大中型企业等筹建“双师型”师资培养基地,并尝试成立专门培养机构。由行业协会牵头,按教育部门出台“双师型”教师认证标准,开展教师资格认证。 “目前,我们也做了许多探索。比如说组织骨干教师下企业,参与到企业项目的实施;依托名师工作室,开展校企项目合作等。” 江吉彬希望,把专业性和产业对接,最终构建两个队伍——校内的“双师型”队伍和校外的“双师型”队伍,校内是更具有技术的老师,校外是希望有教学能力的工程师。
来源:新华网 |